“芯片荒”未解 ,“电池荒”又至。根据多家媒体报道,“电池荒”成为汽车行业面临的又一严峻问题。这会长期困扰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吗?近日,懂车帝打造的国内首个汽车行业TED演讲节目——「懂车Talks」邀请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对“电池荒”进行了解读。
他表示,“芯片荒”和“电池荒”让汽车行业和消费者都受到极大影响,大家对汽车供应链安全的敏感度,从未像今天这么高。但中长期来看,缺的不是电池总的供给量,而是好的电池产能。
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应当对产品有更高品质的追求,从原来输出产品,到输出整体的技术方案、优质的产能和行业标准,培养一大批人才。“与其关注总的供给量缺不缺,不如关注高质量的电池产品,以及在重点区域内必要的高端产能缺不缺,这恰恰是中国汽车及相关产业链实现新一轮全球化发展的机会。”
以下为赵卫军演讲全文:
各位懂车帝的朋友们,大家好,我是懂车Talks的讲者赵卫军,远景动力的中国区总裁。
今天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最近的行业观察。这些变化看起来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没那么近,但却和我们国家事业的发展、大家未来买电动车投资、甚至就业都息息相关。最近的媒体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:芯片荒之后会不会有电池荒?
我们看一下这个问题产生的两个主要的原因:一是最近的芯片荒真的是把汽车行业,甚至于我们的消费者吓坏了。我们现在一些好的电动车下了订单,要五个月甚至半年才能提车。这使得大家对于汽车行业供应链的安全的敏感度,从未像今天这么高过。第二,需求端的快速增长的数据。2021年的上半年,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再创新高,新增的销量超过了260万台,其中中国超过了120万台,同比增长了168%。截止到今年8月,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的产销量已经接近于730万辆,渗透率突破了10%。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突破了1000万辆,在各国政策的推动下,这个增长的趋势只会加速。
彭博社新能源的数据显示,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达到1.2个T瓦时。也就是1200个G瓦时。而根据目前电池企业对外宣布的数据统计,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在2025年的产能或将达到2000个G瓦时。因此从整体的产能上来看,电池荒似乎是个伪命题。我的判断是,中长期的看,我们缺的不是电池总的供给量,我们缺的是好的电池的产能。
好的电池的产能要满足下面四个方面的要求。
第一,拥有优质的产品性能。也就是说在保证极高安全的前提下,满足电动汽车充电快、续航长、抗低温的需求。
第二,要具备头部企业量产能力的认证。也就是说最终不是简单的你的电池样品经过了认可,而是一定要经过头部的车企,对你的全球多地、多产线、高稳定性、高一致性的、量产的认证,以及对整个公司多个不同地域工厂的全套质量体系的审核。这是评价一个动力电池企业能否持续提高高端产品的关键指标。
第三,绿色低碳。基于当前电力结构的前提下,电动汽车的生产使用回收环节都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。全球不同机构的统计表明,生产1度电的电池在不考虑运输的情况下,将产生60~170公斤的二氧化碳。一辆特斯拉的model3搭载的75度电的电池,在美国内华达州电池工厂生产,预计排放4.5吨的二氧化碳,相当于一辆汽油车行驶1.4年每年行驶1.9万公里二氧化碳的总的排放量。如果这块电池在我们国家生产(我国目前的电力结构还是以火电为主),它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会更高。
所以不难看出,与其关注总的供给量缺不缺,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好的电池产品缺不缺、好的产能缺不缺、绿色低碳的电池缺不缺,以及在重点区域内的这些必要的高端的产能缺不缺。这恰恰是中国汽车及相关产业链实现新一轮的全球化发展的机会。
抓住这些机会,我认为需要三个方面能力的重点建设。
第一,对产品的更高品质追求,从原来输出产品,到输出整体的技术方案、优质的产能、行业标准,以及为之打造的人才体系。
第二,更低碳。要关注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零碳解决方案。
第三,就是能源化。电动汽车的能源化已经成为定局,被行业越来越认可。
燃油车的时代,汽车工业都是以擅长传统的发动机的欧洲、日本为产业重心。在过去的20年中,我们的汽车供应链产业经历了第一次的出海浪潮,持续输出了高性价比的产品。随着当前电动汽车产业的核心供应链由发动机转向动力电池,中国电池企业多年积累的产业链配套协作、大规模的制造能力和成本管控的方面的竞争力的优势开始凸显。核心供应链的重心也将由欧美变成中日韩。总的来说,如果出口动力电池产品是输出第一产品,那么全球落地一致的高品质的产能,实现零碳的本土化的生产,则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未来要着重输出的第二产品。
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更低碳。碳中和是中国未来30年、40年实业立国的关键的赛道。它将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的变革,交通行业首当其冲。据不完全的统计,现在顶级的OEM车厂像戴姆勒、大众、宝马、通用等为代表的14家的头部企业,和以博世、麦格纳、远景动力为代表的7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,都先后发布了减碳零碳的目标和路线图。2020年12月,欧盟电池的新法规再次对电池的生产开发、原材料的采购、供应链的管理以及再生材料的回收等方面,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和要求。这是未来我们中国企业走向欧洲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关键法规。
围绕这个挑战,我们要着手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:第一个是要尽可能的使用绿电,第二是尽可能的实现电池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。
第三个关键词,也就是我们谈到的能源化。电动汽车产业的兴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,用的电对电网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。我举一个例子,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大城市,它的汽车保有量基本都在600万辆左右。如果其中10%的现有保有量的车转化为纯电动汽车,保持在50千瓦这么一个中等的快充功率情况下,简单算下来,就需要30个G瓦的电网的功率容量。但是像上海它的平均用电负荷也就25个G瓦。30个G是瓦什么意思?就是把上海现有的平均用电负荷全部吃掉。这么大的用电冲击,特别是在一些局域的空间,会更大。这种挑战如何解决?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,就会限制我们电动汽车的普及。
面对这一个问题,电动汽车行业当然不能只是做问题的制造者。我们在几年前,就已经在欧洲多地同当地的电网公司和电力的传输公司、电池公司、电动汽车公司一起协同,利用电动汽车上的电池,也就是当它停着的时候我们利用这块电池,进行对电网调峰调频很多的辅助服务。我们很高兴地看到,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,特别是我们同行业的这些企业,也已经开始积极开拓这一领域的技术。未来,电动汽车将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,它更是作为移动的储能,参与到电力系统的能源体系中。
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开始讨论的这个问题:电池荒会不会出现?我的答案是:缺少的不是电池产品总量的供应,而是高品质、低碳与本地化的电池产能的稀缺。远景动力希望与电池行业的同仁共同应对这一挑战。
谢谢大家,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谢谢。
原标题:【芯片荒后现电池荒?专家:不缺电池供给量,高品质产能很稀缺】 内容摘要:“芯片荒”未解 ,“电池荒”又至。根据多家媒体报道,“电池荒”成为汽车行业面临的又一严峻问题。这会长期困扰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吗?近日,懂车帝打造的国内首个汽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qiche/37791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